详情页您当前的位置:新闻中心 > 艺校新闻 > 详情页

艺校新闻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艺校新闻

创建健康校园,守护学生平安——我校进行校园消杀,科学预防“红眼病”与“登革热”

日期:2023年09月27日 类型: 阅读:

  秋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,气温变化多端,病毒、细菌容易滋生,而红眼病和登革热就是常见的两种。

  近来,红眼病在海南各学校高发,感染人数出现增多趋势。那么到底什么是红眼病?感染了红眼病有哪些症状?怎样科学预防呢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
  一、什么是红眼病?

  “红眼病”的学名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,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,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眼病。

  二、红眼病是怎么传播的?

  主要通过患眼-手-物品-手-健眼、患眼-水-健眼的方式进行传播,前者为家庭、同学、同事之间的传播方式,如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,与患者共用洗脸毛巾、脸盆等,或者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,如门把、生产工具、娱乐玩具等;后者为污水、家庭之间的传播途径。该病传染性强,人群普遍易感,发病率高,传播很快。

  三、红眼病有哪些症状?

  · 眼部灼热:双眼发烫,有烧灼感。水样分泌物增多,眼部易流泪、畏光。

  · 眼睑红肿:轻重不同,所有患者都可发生。其肿胀为浮肿性,不伴红痛,通常数日可消退。

  · 结膜表现:结膜充血水肿,可见到眼睛发红,布满血丝。

  · 角膜表现:多发性多膜上皮剥脱发生率高。发病三小时后角膜上皮即可出现针头大小的血性分泌物,呈散在或排列成条状、片状分布,是引起眼痛、异物感的主要原因。

  · 全身表现:如发热、耳前淋巴结肿大,全身肌肉疼痛。

  四、如何预防红眼病?

  1. 学校方面

  学生在校期间如出现相关症状,应立即报告学校,并暂停集体活动和他人接触,如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医,并遵医嘱用药及休息。

  经确诊为“红眼病”的学生,隔离管理期为发病7天后,以症状消失并持医院开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校。

  2. 学生方面

  · 勤通风:宿舍应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

  · 勤洗手:要养成勤洗手、勤剪指甲的好习惯,饭前便后、外出回校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,避免用手揉擦眼睛。

  · 不共用:不与他人共用毛巾、脸盆、枕头、眼药水、眼镜等物品,个人物品单独存放,避免交叉污染。

  · 常清洗:要经常清洗、更换枕套、床单和毛巾等生活用品。

  · 不接触:如眼睛出现不适症状,不要前往游泳池、公共浴室等公共场所,避免与他人直接接触。

我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校园消杀工作

  近期全国多个省份相继暴发登革热,形势严峻,学校防控登革热刻不容缓。

  一、什么是登革热?

 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,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、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。潜伏期一般为3~14天,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,但人与人之间通常不传播,而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染人类。

  二、登革热有哪些症状?

  感染登革热后,患者出现的症状很像流感:

  · 突发高热: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℃~40℃,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。

  · 体痛:感到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关节和骨骼痛,整个人觉得很疲乏。

  · 发红:脸部、颈部、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,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、浅表淋巴结肿大等。

  · 恶心、呕吐等。

  三、如何预防登革热?

  目前,尚无疫苗预防登革热,防控登革热疫情的策略是干扰蚊虫生活史,降低伊蚊基数和消费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。

  · 清积水

  保持居住环境卫生整洁,“ 翻盆倒罐 ”清除室内外闲置容器和花盆底托等各类无用积水,种养水生植物应勤换水洗瓶,杜绝蚊虫滋生。

  · 灭蚊虫

  安装纱窗、纱门、蚊帐等用具,避免蚊子飞入室内。室内使用蚊香、灭蚊气雾剂、电蚊拍等驱蚊灭蚊。

  · 防叮咬

  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时, 外出应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及长裤,并在裸露皮肤处涂抹蚊虫驱避剂。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( 一 般在上午7-9点、下午4点到黄昏之间)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。

我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校园消杀工作

上一篇:

下一篇: